時間:2022-06-13 浏覽:
飛機、高鐵、汽車、地鐵是交通出行的必備工具,而我們得以順暢出行的背後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王宏這些年專注的領域就和基礎設施建設息息相關,因為這些建設都離不開一種材料——水泥,他所在的揚順貿易是水泥、鋼材、骨料等大宗原材料的專業供應商。
作為嘉興南湖學院的畢業生,王宏經營的杭州揚順貿易有限公司2021年銷售額已達15個億,并且它的市場前景遠不僅僅于此。
沒有人生來便是王者,王宏能夠帶領“揚順”取得這樣的成績,都是靠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出來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宏的世界,看看從嘉興南湖學院走出去的他是如何實現人生的揚帆遠航。
向陽而生,追夢創造未來
如願考進嘉興南湖學院後,從小對數字敏感的王宏選擇了喜歡的專業——會計學。2009年,畢業後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企業裡的一名會計。
但是幹了沒多久,王宏就發現在企業裡做會計上升的空間比較有限。于是,他換了一種路徑,進入了會計師事務所。因為在會計事務所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企業,一方面有助于人脈的積累,另一方面從财務方面來考察企業的運營狀況,也讓他從中學習到了很多企業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管理思維、組織架構等方面的知識。
這些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都是寶貴的,對于彼時的王宏來說,接觸面越廣、接觸的東西越多,未來就越可期。隻因九層之台,起于累土,當下的所有努力,都會在未來的日子裡變成能量回饋給你。
在會計事務所沉澱了7年後,朋友向他抛來了橄榄枝,邀請他一起創業成立影視制作公司,做影視股權投資。對王宏來說,這既是一次機遇同時也是一次挑戰,他最終選擇了迎難而上。
隻是創業一年後,父親就把他召回了公司,也就是揚順貿易。
在王宏爺爺那一輩,家裡就開始和水泥結緣。最早時爺爺是當地水泥廠的廠長,到了父親這一輩就從小廠到大廠直到被央企收購,後來便經營起了水泥貿易,創辦了“揚順”。如今,這個接力棒最終還是交到了王宏的手裡。
起初,他是有抵觸情緒的,一來自己的創業公司剛剛有了一些起色,二來繼承家族企業對他來說是不小的壓力,那是從祖輩就傳下來的基業,他肩上的擔子并不輕。但是考慮到逐漸年邁的父親,他還是決定接過這份重任。
2017年初,王宏正式進入家族企業。初進入公司,他沒有選擇成為一名“空降兵”,而是踏踏實實地從基層做起。
從金融行業到基建行業,這是個不小的跨越,他知道一步不能登天,初入這個行業需要打好基本功。
三十而立,王宏變換着不同的賽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不變的是他一如既往地向陽而生,不負韶華,追夢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厚積薄發,成績接踵而來
“既然下定決心去做,我就要把它做好。”于是,說幹就幹的王宏直接來到了工程項目的一線,成為了一名業務員。
深入工地後,他發現做好一個項目真的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首先你要和甲方做好溝通,确保下面的施工團隊明确甲方的要求,再跟工廠銜接供貨情況,還要和物流對接确認到貨時間……這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往前延伸,隻有處理好各個環節,才能确保項目正常運行。
不在工地的時間,他就惡補水泥知識,從水泥的礦物結構、特性、混凝土配比到凝結、硬化的原理等等都需要一點點掌握。對一個學習會計的人來說,啃這些物理化學的知識其實很痛苦,但是他逼着自己全部摸透。畢竟肚子裡沒有真材實料,到了客戶面前就容易出現一問三不知的情況,這樣可不隻是出糗這麼簡單,而是上千萬的單子就随時可能會黃。
就這樣風裡來雨裡,他在基層待了将近兩年,在熟悉了項目的整體運作後,他回歸總部進入了管理層。進入内部管理後,他首選了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财務。在他的内心,始終希望發揮自己的所長,為企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将通過業務學習到的知識和财務相互融合,帶領财務人員熟悉公司的業務,并要求他們做完報表還要進行賬面管理、數據分析,推動他們從記賬型轉變成管理型人才,運用财務的手段來改善公司的運營狀況。
其次,為了防範企業風險,他還牽頭組建了律師顧問團,避免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小心踩雷。針對内部管理,他又進行了體系建設,出台了大量新制度,以制度來規範行為,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
新時代催生新力量,新力量赢得新未來。經過他大刀闊斧的改革,揚順貿易逐漸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杭州亞運會場館、千黃高速、杭州地鐵、千島湖引水工程、川藏鐵路等幾十個項目接踵而來。
與此同時,他又在積極整合這些年創辦的其他幾家公司,希望可以和揚順合并成為集團化公司,在未來嘗試走上市或者收并購等資本化運營的道路。
星光不會辜負趕路人,王宏的厚積薄發,讓他赢得了亮眼的成績。
擊楫中流,風來揚帆遠航
面對風起雲湧的商業市場,揚順的高速發展并沒有讓王宏沾沾自喜,反而始終保持着居安思危的意識。
此前,揚順的目标市場大多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浙江省内。前幾年浙江一直在倡導實現共同富裕,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很大,這讓揚順享受到了一波基建的紅利。而如今杭州及周邊城市的交通基礎建設在亞運會開幕前基本都已完工,市場的飽和度越來越高意味着揚順的業務即将開始縮減。
為此,王宏提出了走出去的戰略。他首先将目标瞄準了中西部地區。“做基礎設施建設,永遠要跟着國家走,國家大力發展建設哪裡,我們就要跟上步伐。”他在洞悉市場走向後下了這個至關重要的決定。
走出去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川藏鐵路工程,中标這條國家發展西南地區的戰略性線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揚順的資質和實力。由此,他們順利地打開了新的局面,繼而又中标了渝昆鐵路、九寨溝到綿陽的高速公路等項目。
潮起當擊楫中流,風來要揚帆遠航。雖然市場風起雲湧,但是王宏認為年輕人就該不懼風雨、揚帆起航,去實現更遠大的目标。
“作為企業的領頭人,除了有主張有規劃,更應該有擔當。不僅僅是對客戶的擔當,也是對身邊一起奮鬥的同事們的擔當。”這份擔當,督促着他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向前,激勵着他不斷成長,百煉成鋼。
于他自身,他始終認為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成功,而保持進步的唯一辦法就是學習,他将學習視為前行的力量源泉。
張泉靈說:時代抛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同樣成立,時代也絕對不會抛棄一個持續學習的人。
王宏從未停下過學習的腳步,走出母校嘉興南湖學院,他需要學習的東西反而更多,因為社會上需要面臨的挑戰更複雜更嚴峻,想要成功就必須像個開疆拓土的将軍,永遠對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永遠對喜愛的工作保持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