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5 浏覽:
1、實施背景、意義
1.1實施背景
2021年8月17日,第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國共産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當前正大力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大力推進黨建品牌建設。學院黨委始終堅持高質量黨建引領,築牢育人陣地,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打造“黨建+”育人新模式,積極創建特色黨建品牌,黨建工作有較好的積累和基礎,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擁有一支既年輕又有豐富黨建工作經驗的隊伍,為學院黨建品牌創建提供了人才保障。
1.2實施意義
高校黨建工作對于高校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對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意義。黨建品牌是基層黨建工作與時俱進的創新形式,是将品牌建設經驗運用于黨建領域的生動實踐。學院作為在校生人數、在校生黨員數最多的二級學院,主動擔起“大院”責任,高标準打造基層黨組織黨建品牌工作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能夠充分發揮黨建品牌的示範帶動效應,讓“紅色根脈”在學院深深紮根,深刻影響學院、乃至學校的萬千學子,以高質量黨建成果向黨的二十大獻禮;二是能夠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擦亮黨建品牌,增強學院黨建工作的辨識度,推動學院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用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三是能夠最大程度上整合資源力量,創新載體平台,以創新性張力推動學院黨建工作與業務深度融合并得到高質量提升,在立德樹人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更大、更實的成效。
2、具體建設舉措
學院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強政治引領,培育時代新人,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築牢育人陣地,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打造“黨建+”育人新模式
2.1具體建設的指導思想
學院繼續推進“紅色管院”建設,讓紅色基因根植于全院青年大學生血脈中,根植于全院教職員工大腦中,形成昂揚奮進的内生鬥志,做大做實人才培養“動力源”。在教師方面,學院黨委将繼續深入開展“雙培養”黨建工程,一手指導抓黨務,一手指導抓業務 ,助力“青椒”全面成長。在學生方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将紅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幫助廣大青年學生牢固樹立永遠跟黨走,争做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2黨建實體空間文化建設
學院黨委積極發掘黨建文化育人工作載體,注重實體空間文化建設,推動黨建文化實體化建設,整合學院現有辦學空間資源,讓黨建文化有機融入到學院的各項發展建設中,營造濃郁的黨建文化氛圍,充分發揮黨建文化在文化育人過程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學院第一教學樓的辦公室、辦公走廊空間,建設好“一廳一隊兩室兩中心”,即精心打造兼具“商”特色的文化展廳(黨史文化牆、科研創新成果文化長廊等),組建師生黨員先鋒突擊隊,抓緊建設黨員活動室、紅色閱覽室、融媒體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為全院師生的黨建活動提供優質的物質空間保障。
2.3黨建活動平台創新創建
工作室将緊緊圍繞黨建引領發展,聚焦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管理服務、社會服務等中心工作,精心打造“黨建+”育人新模式,具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揮學院和工作室負責人劉勇老師的優勢特長,以專業建設、學科競賽、創新創業競賽、生涯規劃指導等為抓手,搞好平台建設,以項目和團隊建設為突破口,以“黨建+”項目、平台、團隊等形式,加強學風建設,分類指導,引導學生積極上進,全面發展。
二是開展主題突出、内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學生愛黨愛國教育,增強工作室思政教育實效性。定期舉辦“師生讀書會(含四史學習、紅色經典閱讀等)”、“書記有約”、“黨員示範崗”、黨員“1+N”聯系群衆機制、“名師導航”、“紅色觀影”、“社會實踐”等活動。将黨員同學和非黨員同學緊密相連,共同進步,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想信念。
三是注重工作室的實踐性和社會服務性,工作室将立足學院、服務學院、面向全校,特别注重廣大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和鍛煉,通過崗位鍛煉,能力提升、形象塑造等,全面提升全院師生的精氣神。同時,工作室将積極加強院地、院企、院政、院院之間的聯系和合作,組織師生積極參加社會服務,不斷提升服務的水平和能力。
3、預期成效
通過努力建設該“工作室”,争取早日在學校形成内涵豐富、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二級黨組織黨建品牌,“工作室”将對内凝聚人心、提升基層組織力,對外服務師生、服務群衆,樹立良好組織形象,為全面提高學院黨建質量和發展質量提供重要平台和抓手,并在條件成熟時,逐步創建市級、省級乃至全國高校優秀黨建品牌。同時,通過黨建品牌的創建和黨建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以更高質量黨建促進學院各項事業得到高質量發展,讓廣大師生最終成為黨建工作的受益者,實現學院黨建品牌的可持續發展。